教科研成果
视频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初探[转载]
视频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传统电视录像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应用,转自【中国职业与技能鉴定信息咨询服务网】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使教育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发展。信息整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超媒体信息技术等等此类词汇频频出现,耳熟能详。电视录像教学这种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教学模式,似乎不再为人们所注意,对其研究探讨也很少提及。但是,对于以技能型教学培训为重要内容的职业技工教育来说,电视录像教学仍是重要的电化教学形式。它的地位暂时还不能被取代。因此,如何改进传统的电视录像教学模式,合理的利用电视录像教材,使其与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基于职业技工教育电视录像教材的特性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电化教育于1978年重新起步后,教育系统和劳动系统制作了一大批电视录像教材,这些教材多数为普通的录像带,也有一部分是VCD光盘,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视频教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利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而且,针对职业技工教育注重技能操作的特点,电视录像教材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有着传统课堂教学、实习指导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首先,由于电视的特性,电视录像教材以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著称,擅长用活动图像展现动态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即过程展示),将宏观现象、微观结构以及肉眼不易看到的事物、现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即情景再现),在时空上具有延展性和随意性,能够跨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时空的转换,不受限制(即时空构建),能够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在不同的层次上同时反映和把握事物的不同属性及本质(即客观描述),有助于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这对于某些难度较大、较复杂的操作方法,或是空间认知困难的多维立体图形构建,或是时间跨度太长、太短的动作过程,都有很好的表现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转换和剪接,适合于技能技巧的形成,便于学生观察摹仿。极大地满足了教学的质量要求、重复要求,以及扩大教学规模的要求。同时,它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可重复再现等特点。有利于对教学效果的优化,节省时间和教师资源,也有利于学生认知和学习。
另外,电视录像教材一般比较注重电视性和教学性,在教学特性上表现为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明确,主题鲜明;选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往往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选材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具有个性特征,新奇、新颖;结构合理、紧凑,系统性与逻辑性较强,段落层次分明,知识密度合理,重点突出;内容真实科学、表述准确严谨、形式规范统一等。而在其电视特性上则体现为视觉效果好,有艺术性,画面美观、色彩真实、图像稳定,结构讲究;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形式多样、手法新颖;镜头运用明确、组接流畅、节奏合理;图像清晰、声音处理效果丰富、感染力强;图文并茂、视听兼备,能够做到声画同步、多感官、多方位传达信息等。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但是由于电视录像教材一般具有较完整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结构,是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的教与学,包涵概念、原理、教学实验、操作实例等,不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材料单元,不具有基元性。使用起来相对死板,随意性和选择性不大,缺乏互动性,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做到讲授与演示、辅导与互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传统的电视录像教材往往依附于文字教材,缺乏独立性,一旦文字教材改版,电视录像教材就显得不合时宜或无法使用,因而它的灵活性和重组性较低,使用不便。加之在使用过程中电视录像课形式单一,较多的是满堂灌,缺乏现场讲解和互动;电化教研与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结合不密切,缺乏沟通;电视录像教学片时间过长,互动不足,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等问题的存在,并不能真正发挥电视录像教材的价值与作用,根据有关部门的跟踪调查发现,电视录像教材的使用率较低。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和使用这些传统的电视录像教材呢?是全盘否定其价值,弃之如敝帚,还是视若圭皋,依旧合盘照用?我想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那就是对传统的电视录像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其更加贴合现代教学模式的需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 基于传统电视录像教材开发的视频教材应用模式
对传统电视录像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可以根据专业学科特点,自身的教学需要,经济能力,教师队伍的素质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方式,多元化、因地制宜地实施。笔者在总结电教工作经验,与授课教师共同探讨,交流的基础上,经过实践和摸索,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应用模式,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1. 基于传统电视录像教材的选播型电视辅助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1)教学设备:录像机或VCD、DVD影碟机;29吋以上电视机、背投或投影仪。
(2)操作方法:在授课过程中,电视录像设备由授课教师控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授课内容的需要,运用电视录像设备的前进、后退搜索功能,把插播式、片断式和重播式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对电视录像教材进行有选择的采用和播放,边讲授边演示,双向交流。
(3)操作模块流程图:
此模式没有改变传统电视录像教材的原始形态,只是改进其使用方法,运用电视录像设备的前进、后退搜索功能,将电视录像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电视教学演示为辅,互为补充,改进不足,增强电视录像教学的可选择性、自由度和互动性,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2. 基于VCD技术的改进型(点播型)电视辅助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1)制作设备:多媒体电脑;视频捕捉卡;刻录机;相关的捕捉、编辑和刻录等软件。
(2)专业制作人员:2~3名。
(3)教学设备:录像机或VCD、DVD影碟机;29吋以上电视机、背投或投影仪。
(4)操作方法:授课前,先根据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课时以及课堂讲授的需要,运用视频采集、编辑系统对电视录像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将视频教材分割为基本的使用单元,选择重点、难点,去掉与授课主题无关,或无法、不能使用的内容,用刻录系统刻录成VCD2.0(或以上版本)模式的光碟。在授课过程中,由授课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运用影碟机的选单功能对电视录像教材进行选单播放,
(5) 操作模块流程图:
此模式与模式1的基本原理相同,不同的是改变传统电视录像教材的原始形态,实现数字化格式转化,然后运用VCD2.0(或以上版本)的选单播放功能,增强电视录像教学的可选择性、自由度和互动性,与模式1相比有较大改进,选择、重复时更加自由方便,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因其特点,也可称为点播型辅助教学模式。
3. 基于多媒体课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1)制作设备:多媒体电脑;视频捕捉卡;相关捕捉、编辑和课件制作等软件。
(2)专业制作人员:2~3名。
(3)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29吋以上电视机、背投或投影仪。
(4)操作方法:授课前,根据课堂讲授的需要,运用视频采集、编辑系统对电视录像教材进行切分、选择和编辑,去掉过时、无关的内容,将视频教材以基本的使用单元保存为媒体文件。然后按照课堂讲授内容的需要,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视频教材进行重组、制作,在课堂讲授时由授课教师操作演示和讲解。
(5) 操作模块流程图:
这种应用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多媒体课件模式进行辅助教学,其前期加工是将录像带、VCD有选择的转为数字格式或流媒体文件,后期再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其自由度、互动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
4.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的多媒体资源库模式
实施方案:
(1)制作设备:多媒体电脑;视频捕捉卡;相关捕捉、编辑和资源库管理软件。
(2)专业制作人员:2~3名。
(3)教学设备: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电脑;
(4)操作方法:这种模式是将模式2中前期进行二次开发、制作的视频教材基本单元,按不同的属性、内容进行分类储存,编写目录、索引,建立为多媒体资源库,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先进优势,根据课程需要,随时随地进行点播浏览,下载学习。其使用对象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其使用范围可以在局域网内,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其使用方法可以是教师集中讲授、辅导,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
(5) 操作模块流程图:
此模式将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多媒体资源库。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 二次开发后视频教材应用模式对比和特性分析
1. 二次开发后视频教材4种应用模式的对比
对于以上4种基于传统电视录像教材的二次开发模式,我们从设备投入,制作,对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其它环境支持,教学效果评估和实施难度六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见下表),以利于模式的转化和实施。
模式 |
设备投入 |
制作 |
对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
其它环境支持 |
教学效果评估 |
实施难度 |
|
使用设备 |
制作设备 |
||||||
1 |
每使用单元(班)2000~10000元 |
无 |
不需要 |
基本的家电操作知识 |
不需要 |
有选择性和自由度,教学效果良 |
难度最小 |
2 |
每使用单元(班)2000~10000元 |
1000~15000元 |
需要 |
基本的家电操作知识 |
不需要 |
选择性、自由度较强,教学效果较好 |
难度较小 |
3 |
每使用单元(班)5000~15000元 |
1000~15000元 |
需要 |
电脑操作基本知识 |
不需要 |
选择性、互动性强,教学效果佳 |
有一定难度 |
4 |
每使用单元(人)6000~15000元 |
1000~15000元 |
需要 |
电脑操作和网络基本知识 |
需要网络环境支持 |
选择性、互动性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
难度较大 |
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模式1与传统的电视录像教学模式相比,使用和操作方法有所改进,投入相对较少,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易操作,易实施。但在操作时比较浪费时间,选择性、互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能够发挥视频教材的优势,而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有限,是在无法实现后三种模式的情况下,可供选择地一种有效方式,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模式2和模式3的投入比较接近,并且不是很大;虽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不难实现;选择性、随意性、互动性较强,能够充分发挥视频教材的优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极大的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比较适宜规模使用。
模式4是目前广泛提及的远程教育、信息教育模式,是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推动和促进构建学习、行为引导学习、自主能动学习等理论的实践,引发我国教育理念、教育体系的重大变革。但是它的投入相对较大,技术要求高,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实施难度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有重点,有步骤的推广实施。
2.二次开发后视频教材的特性分析
经过二次开发后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视频教材,除了具备媒体本身的视频特征和教学性之外,还具有了一些新的特性,即:基元性、独立性和重组性。这些新特性是传统的电视录像教材所不具备的,是经二次开发后视频教材的新特性。
基元性是说二次开发后的视频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是以基本的使用单元出现的,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其内容具有单一性特征,不受教学流程、教材体系和前因后果的限制,可以是一个实验片段,一个操作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状态展示,由授课教师根据需要,自由的穿插到教学中去,而不受前因后果的限制。独立性是说二次开发后的视频教材内容相对独立,能够以学科门类或知识点为分类线索,不依附于文字教材,不受文字教材变化的影响,或影响不大,能够被灵活的运用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重组性是说二次开发后的视频教材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为基本的素材资源,具有独立性和基元性特征,其附加的约束因素较少,可与其它素材任意组合使用,满足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使用者需要。
这些新特性更多的是体现了超媒体(hypremedia)的特性,与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和网络信息技术对视频素材的要求更贴近。它弥补了传统电视录像教材的不足,使视频教材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更具扩展空间,有较大的自由度、选择性和互动性,能够满足当前新时期职业技工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使传统的电视录像教材焕发活力,发挥应有的价值。
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充分、有效地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是“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实践与发展是一个持续沿革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一理论的实践与体现。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发现它们新的使用价值,不但对优化教学效果,提供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对加速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实现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岳东 《继续发挥录像在医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10期
[2]苗逢春、张文青 《超媒体信息表征与网络学习》 《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6期
[3]肖巧云 《远程教育资源库中视频教材的开发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