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活课本 励党员燃初心——第十党支部探访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2021-05-19

5月14日下午,第十党支部书记周烨同志带领支部全体党员来到位于龙华白石龙老村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开启支部“学党史活课本”系列活动序幕。

进入纪念馆,广场上的百年老榕树、“胜利大营救”主题雕塑、巨幅的浮雕墙,馆内抗战时期的老物件,以及仿真人偶还原的大营救任务部署会议场景、夜渡九龙红磡复原场景等,仿佛将人拉回到1942年初那场牵动人心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图片1.png

纪念馆分3个场馆,以龙华人文精神、建立抗日武装队伍、文化精英香江蒙难、深入敌后秘密营救、安全护送回到后方和文化精英展才华等6个篇章全面展现了历时近200天的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

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后,大批文化民主人士滞留香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东抗日游击队和龙华人民精心部署,排除万难,开辟了三条水路和一条陆路撤离交通线,护送茅盾、邹韬奋、梅兰芳、夏衍、何香凝在内的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冲破日军封锁线,从香港撤离至大后方。这次大营救没有牺牲一个人,没有被捕一个人,是为“胜利大营救”;这一批从日军屠刀下抢救出来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几乎都成为了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因此这次大营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大营救之后,抗日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白石龙继续传承。抗战时期,有“小延安”之誉的白石龙村由于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游击队指挥部、宝安县委所在地;仅有的200户当地村民,大多积极投身抗战,踊跃参加自卫队、农会、妇女会和担架队等。

回眸历史足迹,重温初心梦想。在那个动荡年代的艰辛历程,仍不能阻挡文化名人们克服千难万阻心向祖国的爱国情怀。参观结束后,全体党员教师深受感染,纷纷表示要始终铭记共产党员的初心情怀,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带头模范作用,为青年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榜样形象,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第十党支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