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移动门户 > 招生就业 > 就业指导 > 就业动态
对加强技校招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6-05-10 12:00:00

张  虹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拨尖创新人才。技工学校以技能教育、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为己任,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技校的招生与就业指导,一把进口,一把出口,是技工学校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发展壮大的两个关键环节,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就结合近年来从事招生就业工作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加强技校招生就业工作的一些想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提高生源质量是招生工作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技工学校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技校办学条件差、层次低偏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招生工作而言,生源质量不高是各技校普遍面临的困难。从这两年招生的情况来看,影响技校生源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部分技校特别是新办的技校,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不高,在与教育部门主管的中专、职业中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技校招生成本居高不下,相当多的学校都有招生费的支出,暗箱操作,对生源特别是高质量的生源影响较大;三是部门及地方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区对当地生源采取“自产自销”政策,明文规定除本区四所学校之外,其他学校的招生人员一律不许进入本区所有初中进行宣传,这给技校的招生工作,特别是重点学校的招生工作设置了障碍。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至今,早已走出了规模扩张、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年代,尤其是在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各技校纷纷以创办品牌学校为办学思路和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办学质量社会评价体系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认为,良好的生源是创立品牌学校的基础,招生工作必须以提高生源质量为第一要务。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树立品牌学校形象,我认为技校的招生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和改进:

第一,要适度控制招生规模。目前,技工教育市场需求巨大,技能人才在市场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校可以无条件地扩大规模,因为基础设施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训设备的改善等,都需要有一个过程。我认为,一般技校特别是新办技校的规模不宜太大,每年招收应届生控制在300人左右比较适宜。规模适中,才能提高录取门槛,保证生源质量。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扩大技校在市民中的影响力,是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宣传手段。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网络的作用,对现有的技校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充实招生宣传内容,并将原来多局限于校内的网站与新浪、搜狐、网易等著名网站链接,设置网上报名专栏,为考生提供网上报名服务。开设专门的QQ号码全天24小时接受学生咨询,搭建学生与学校沟通的互动平台。

第三,要加强技校与社会各层面的互动。“功夫在诗外”。每年的招生工作持续时间并不长,吸引高质量的生源不能仅靠开展招生的二三周。在平时,各技校就应该策划组织一些面向社会的推介活动,如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技校视察和巡视,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技校的重视和支持;可以借助于当地的强势媒体,对技校办学情况进行采访报道;还可以开展“校园开放周”、“家长日”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家长和企业到技校参观,提高他们选择技校的信心。

第四,要建立和完善以生源友好单位、生源主阵地为优势的招生网络资源。目前,招生工作已经是市场化运作模式。技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认同,除了加大宣传投入之外,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招生网络。我认为,招生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也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务之急,是要本着提高生源质量、创立品牌学校的宗旨,在各区选择10家左右的学校为生源友好单位,确定3—5家学校为生源主阵地,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保持经常不断的联系,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确保优势资源的效果。

二、加强校企合作是保障就业的主要渠道

总体来看,目前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仍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致于出现了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就业不如技校生的现象,这是技校生就业的有利因素。但是,受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并非所有的技校生都能顺利就业、保持出口通畅,有些技校在推荐学生就业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对技校及其专业设置知之甚少,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持有疑问;而在校学生从书本到书本,技能实训还不突出,某些专业存在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可能,就业压力较大。

已有众多专家指出,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三所”对接(即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也是技工教育应有的培养模式。对此,我非常赞成,并认为校企合作也是加强技校就业指导、解决技校生出口通畅的主渠道。只要我们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法,推荐学生就业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第一,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形式。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各技校应积极在本地区的支柱行业、公共服务性行业中,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经营稳定、发展势头良好的大中型企业,如深圳的地铁、机场、汽车销售等,采取订单式、委培式、企业冠名班式、股份合作等多种校企合作方式对口办学,为企业定向培养输送技能人才。

第二,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目前,一些技校仅在校内设立了实训场所,场地、设施条件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走出去,以出资、出设备、出技术等形式在企业创办实训基地,为突出办学的技能实训提供条件。

第三,充分运用公办技校的政府背景资源。作为政府主办的学校,公办技校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应充分发挥这种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公共政策、公共财政支持,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和辐射面。

第四,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日常沟通渠道。推荐技校生就业是一项必须常年坚持的工作,各技校应建立专业顾问委员会、校友联谊会等校企合作的常设机构,并完善相关的会议制度、组织程序和管理规定,定期开展活动,防止出现“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确保校企合作正常进行。

三、追求精干高效是充实招办的基本路径

招生就业工作事关创办品牌学校的基础,任务重,压力大,没有一支专门队伍难以保证质量与效果。因此,各技校都设有专门的招生就业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但由于招生就业工作具有阶段性、突击性的特点,容易造成人员临时抽调、分派杂务过多、基础工作不牢的蔽端。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招生就业办公室的工作:

第一,充实招办力量。招生就业工作是各技校的门面,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来承担。特别是在公办技校,人员编制有限,招办的配备更应少而精。即使是突击性的任务,需要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所抽调的人员也应能独挡一面,并相对固定,变动过于频繁不利于与生源学校、企业建立稳定的联系。在有条件的技校,招办工作人员应通过校内竞争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产生,把招办工作人员锻炼成为一支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素质队伍。同时,要确保招办的工作经费,为招生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第二,做好基础工作。制订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生源学校、合作企业、学生就业档案,及时跟踪,掌握信息,这些日常性的事务虽然繁杂,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各技校应该尽早建立和完善。特别是生源学校、合作企业、学生就业档案,既是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也是调整专业设置、引导培养方向的依据,应该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尽快建立起来。

第三,提高业务水平。相对于每年变化的市场而言,技校招生就业工作年年都有新内容、天天都是新工作。从事招生就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种培训既有学校概况、专业介绍等通用内容,还要有沟通技巧、心理应变等实战训练,不能流于形式。同时,要克服临时思想,在没有招生就业具体任务时,不要随意抽调招办人员从事其他工作,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学校、企业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必要时,可组织他们到兄弟学校交流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