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操场
2016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巡礼 之 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据教育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突破千万人大关,占到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 0 %;全国中职招生6 0 0多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数4 4 %以上,已基本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持平。当中国的职教规模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时候,“职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与“教师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而企业办学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又直接制约了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2025”即将到来,职业院校如何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不是包袱,如何规模化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
作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直属于深圳市人社局、由市财政全额拨款、副局级建制的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公办),早已在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 0 11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正式确定“抓改革、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为了激活用人机制,学校率先在教师中启动一体化教师岗位聘用改革、同工同酬,并在岗位管理改革上引入校内外教育专家、行业技术专家及人才评价专家对教师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凭业绩和贡献 说 话 ;在 教 学 改 革 方面,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多个专业建立一体化学习站,深化校企合作打通新型学徒制与订单培养机制融合,实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 3%,企业满意率9 6 %,家长满意率95%。
一体化教师岗位聘用良才善用能者居之
2014年,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被市人社局确定为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试点单位,以打破编制管理的束缚。随后,该校进一步推进一体化教师岗位聘用改革,淡化编制和身份区别,突出业绩与贡献,实行岗位管理,逐步实现同工同酬。
以往,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教师通常会按照身份区分为职员编教师、雇员编教师、合同制教师,但该校实行同工同酬改革之后,在教师群体中只设置一体化教师岗位体系,所有的教师均可通过公开竞聘竞争上岗,以岗定薪;在同一个岗位上,职员编教师、雇员编教师和合同制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同。此举有效减少了事业单位身份管理对人才队伍积极性的负面影响,淡化了身份限制。
学校自2012年实施一体化教师岗位聘用改革以来,合同制教师聘用一体化教师岗位人数已逾八成。此外,该校还率先打破事业单位岗位聘任终身制,实施岗位聘期管理,通过聘期期中考核、期满考核等方式,对业绩不突出或履行职责不力的人员,果断解聘或降低等级聘用,从而在事业单位中真正实现了“岗位管理,同岗同酬,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此项人事改革不仅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为深圳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可供同类事业单位移植或借鉴的改革经验。
职称改革最大程度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突破了编制束缚的“天花板”,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上又如何加快步伐,走出技工学校特色的道路呢?2013年,经深圳市人社局批准,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市技工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组织开展市技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改革工作。
在对技工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岗位职责、关键能力与现有教师职称制度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之后,该校建立了以人才“评价、使用、开发”三位一体的教师职称评价制度,从职称评审向人才评价、从资历评价向业绩评价、从模糊评价向量化评价、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从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从服务人事管理向服务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转变。
例如职称改革就紧扣一体化教师的岗位聘任和技工院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体现“德才兼备,以用为先”的原则,构建了由教育专家、企业技术专家、人才开发专家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委会委员多以校外优秀同行专家为主,所占比例超过50%。评委会特别设计了具有技工教育典型职业特征的量化评价表,以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引入推门听课、现场答辩等评价方式,建立起以核心能力、实际业绩为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
此举有效扭转了原来职称评审工作中一直存在重学历资历和论文论著、轻核心能力及实际业绩的弊端,将教学实绩、技能水平提高到较大比重,形成了参评者自我诚信申报、同行实质性监督、工作部门真实性审查、人事部门人岗匹配性审查的四级监督机制,使评价结果真正做到客观、准确、公正,并获政府认可、市场公认、同行肯定、学校满意,确保了职称评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也更加符合技工学校特色,为优化技工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推广技工学校职称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师岗位聘用改革及职称改革等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以来,就有效的激活了学校人才机制,释放了人才活力,为教师积极主动提升教学教育水平、全身心投入教科研提供了巨大动力。
近三年来,全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已成立了多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省技术能手4人,市五一劳动奖章3人,市高层次专业人才3人,市级其他个人先进荣誉30人;学校(含教师本人、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大赛、各项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均屡有斩获,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该项人事改革也为教师全方位发展、学校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国际化趟河先行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制度保证。
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德国职业教育达到70%以上相似度
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被公认全球领先。今年5月,当德国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首席发言人W olfgangH ill来到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考察交流时,竟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教学方法及自主开发教材,已经与德国职业院校达到了70%以上的相似度。而这一切还得从该校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说起。
长期以来,国内的职业人才培养总是表现为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不接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不高,学生学习难、就业难,而“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自该校汽车维修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之后,截至今年,全校已在16个专业以及公共文化基础课领域实现了工学一体化教学。
工学一体化首先要对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任务进行改革。为达这一目的,大量的调研工作必不可少。学校从2010年起,就组织全体教师实地走访深圳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152家、12所职业院校,走访企业人次达1279次,走访企业实践专家、中高层管理人员458人次,访谈技工院校毕业生320人次,调研分析工作岗位850余个,召开专业论证会9次,邀请近100名专家到校参与实践访谈,获得了大批改革需要的第一手材料。
随后,该校又建立起20余个一体化学习站,按照企业要求布置学习场景,学生真实体验企业中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按照企业标准开展学习活动。而更为直接的改革,则是实现校企双制和学徒培养的创新。
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先后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比亚迪等共建“富士康自动化专班”、“比亚迪机械加工专班”等,采用“招生即招工”与“订单培养”双结合的方式,新生一入学即成为企业准员工,初步形成了“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一体化,受到企业普遍欢迎。同时,学校还与130余家企业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与70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大型合作企业占50%以上,世界500强企业9家。新型学徒制则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机制,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初步建立学生从入学到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通道。
除此之外,学校还加快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先后与德国、美国、意大利、丹麦、日本等国家的20余个世界知名企业及办学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在一系列改革之下,目前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实习补贴普遍每月可达3500元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工资普遍在5000元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3%,企业满意率达96%,家长满意率为95%,不少专业毕业生提前一年被企业预订一空。